绘画的当代处境
作者: 李峰   日期: 2018-03-23 13:51    点击数:

  在艺术界被小便池扰乱了一百年后的今天,当代艺术俨然以拒绝被理解的姿态成为了哲学思想的替代。在对自由表达的追求之中,曾经近乎独占艺术的绘画当中不可相容的派别之争不复存在,而绘画本身也在当代的语境之下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很多人会说绘画已死。

  的确,在要求自由表达的当代艺术中绘画确实很难获得一席之地,更加自由的行为、装置、影像所能承载的更加丰富的含义是受制于纤薄画布的绘画不能承受的。为当代艺术做出过杰出探索的画家,例如波洛克、白发一雄,他们任由肢体与颜料在无意识的意识控制中肆意挥洒的绘画方式似乎也更接近于行为,只不过是对行为的隐藏与延伸。真正符合当代性的杰出绘画的确少之又少。

  现在仍然有极多的画家存在,很多当代艺术家看来似乎也仅仅是因为绘画仍然是整个艺术收藏体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或者可以说绘画仍是最适合收藏的艺术品,人们能够收藏画布、雕塑与装置,但是难以收藏行为与观念。这些由市场来主导或者由部分机构部分收藏家主导的经济游戏在千年历史之中一直保持着迷人魅力,在当下更不能说是风韵犹存而要说是重返青春,巨大的利益体系是人们难以割舍的。


(吴冠中作品)
 
  另外,艺术教育也呈现出落后的状态。国内外的艺术院校仍把绘画——精确的素描到位的色彩,作为几乎唯一的选拔标准与教育基础,意图把每一位学生都培训成手艺精湛的工匠,而不是选择与时俱进,培养学生更丰富的表达。而对于愿望在艺术领域大展拳脚的年轻人,花费十几年精力练就的绘画技巧,还没能来得及为自己创造利益便被宣告死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即使接受,又有多少人舍得为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当代而从容抛弃?那么再放大了说,社会意义上的艺术家通过几十年的时间建立起的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艺术体系又有多少人舍得打破?这一点在国画领域尤为突出。当下的中国国画界似乎成了故步自封、孤芳自赏的传统匠人集体,大多数作品仍然拘泥在古人的格套之中,且失了前人的意气,空剩一副华丽的皮囊。绘画观念依然陈旧、极力钻营技巧已经成为了国画领域的普遍病症。而近代在中国绘画领域成就突出,并具有极高国际声誉的吴冠中、林风眠、木心、黄永玉等人,他们的画是做了现代性探索的,是用墨水画下的现代绘画,即便具有中国的情趣也不可论为国画。很多国内画家为挽救国画所做的新尝试新探索似乎也只是在迎合西方,表现出一种文化不自信。况且,西方绘画自己已是一尊当代大雨中的泥菩萨。

  这么说来绘画真的就要在对艺术统治了千年之后被落魄地推翻了吗?

  其实要说绘画已死,绘画每个时代都在死。那个百年前用小便池扰乱了艺术界的杜尚就曾说过,绘画每过几十年就要死一次。这倒不是叛逆的老人家开的另一个玩笑,他的意思是新的绘画形式在满足人们精神与心灵需求的同时就宣告了之前绘画功效的过期,进而取而代之。印象派绘画在满足人们对光影瞬间美好感受的同时就剥落了人们对事物准确刻画的需求,立体主义变本加厉的对现实的扭曲变形进而替代了人们对光影的需求,抽象艺术的纯粹触动又化解了人们对新奇形态的冲动。这样一来,旧的艺术形态在时代的发展下相继死去,成为艺术史的一部分,那么它的价值也就只在于艺术史中,又何必继续摆在空荡的美术馆中占用本就被滥用的土地,而不是让位于新的艺术形式?古老的卢浮宫中陈列的文艺复兴及中世纪的宗教画作岂不更是笑话了?


(林风眠作品)
 
   事实却并非如此。每一件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文人画只适合在宋元产生,小便池也只适合开天辟地,战后行为艺术迅猛发展,新时代中国传统绘画走向没落,这些都是注定的。可是,当现在的人们看到梵高、莫奈的画作时所受到的心灵的强烈震撼是与百年之前相同的,宋代文人画的笔意时隔千年依然有能力将我们打动。这些来自生命深处的情感并不会随着时间改变,也并不会因为当代艺术的兴起而丝毫减损它们的魅力。我在文章开头便说了,当代艺术正在取代哲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毕竟哲学在当下的发展状况同样令人堪忧),当代艺术中包含了人们的思考,对个人、对人生、对社会、对政治、对自然,自由到对万事万物,这是绘画所无法承载的。但是绘画也一直没有必要负有承载这些的伟大抱负。几千年来,绘画沦为过宣传工具,这不稀奇,当代艺术同样也可以。但是大部分时候,绘画忠诚并有效地表达了心灵感受,实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这样的作用在当下仍然不过时,甚至可以说永远不会过时,它可以与当代艺术形成某种互补。
 
  这样看来,绘画已死的论调只不过是站在当代的立场上得出的结果,这似乎是一种讽刺,在追求自由而泯灭了派别的当代语境中,当代却成为了最专制的词汇,大有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意味。实际上绘画何必曲意逢迎,企图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获得认可,大可以自信地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这样的道路无关派别、无关技巧、无关思想、无关现实,仅仅是诚实地记录人们的内心,成为一种更好的情感表达方式与创造美的形式。人需要精神,同样需要心灵,而人的心灵世界比我们想象的都要简单,如果真的到哪一天人类的心灵世界发展到了绘画也无法表达的丰富境界,那么人们便大可以毫无挂念地结束绘画作为艺术的历史,只不过在任何时候,诚实的艺术家依然诚实,虚伪的艺术家依然虚伪。
 
 



[责任编辑:张蒙]
无标题文档
源自华中大学迁西版校报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会员媒体
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